公司新聞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IMS分析:2016中國醫藥市場全景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75 發布時間:2016/8/24 13:38:18 在開始說2015年中國醫藥市場的機遇與挑戰的之前,讓我們先來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 為什么進口藥增長同比增長低于國產藥?
2. 中藥的增長幅度跌到了2%,低于平均水平,是不是輔助用藥的問題,還是由于三甲醫院只允許中藥三百個品種以下?
3. 輔助用藥應該怎么看?例如胸腺五肽在腫瘤醫院可用,在其他醫院不可用。
4.分級診療、兩票制到底怎么做,有企業有什么影響?
5. 縣級醫院的發展,縣級醫院全部納入醫改試點,有哪些相應的措施可以進行?
6.二保合一到底誰管,衛計委的還是人社部管,衛計委的方針是縣鄉捆綁銷售,作為重點市場的縣級市場要怎么做?
7. 醫保自付標準有可能下半年出臺,隨之而來的機遇和問題在哪里?
8.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物可能進入醫保目錄,挑戰在哪里?
所有數據解讀來源:中國醫院藥品統計報告(IMSCHPA, >=100床位)
中國醫院醫藥市場縱覽
IMS Health分析,2015年中國醫藥市場達到11000多億人民幣,結構上依然以處方藥為主。醫院作為處方藥的主要銷售渠道,占總銷售的77%,零售藥店和第三終端渠道占比分別為10%和13%。醫藥銷售各渠道的增速在2015年均有所放緩,其中醫院渠道的增速從2014年的12%降至2015年的5%,這一數字已低于零售藥店(8%)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
受醫院醫保控費的加強、衛生部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加強推進、藥占比控制、集中招標采購等核心政策的影響,大醫院作為醫藥主要銷售渠道,同比增速持續走低,已從第一季度的7.1%降至第四季度的3.4%。
2015年,中國大醫院醫藥市場銷售額達到6,453億元,同比增長5.0%。本土企業和跨國企業的增速均大幅放緩。銷售量仍然是市場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中成藥對于本土企業的市場增長仍起到不少拉動作用,但由于其銷售量的萎縮,使得其對增長的拉動相對減弱;由于醫保控費的政策影響,價格對市場增長的負面影響加大。
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趨勢1:招標形勢越來越嚴峻,且對公司推廣產品影響加大
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招標周期間隔縮短,降價會更頻繁,新藥有更多進入市場的機會;第二,招標降價幅度更大,企業需要在價格和銷量之間進行權衡;第三,招標價格參考全國最低中標價,一個省的降價將被其他省快速采用,最終變成全國性的降價。各省市的招標決定對整體商業有更大影響,對藥企而言,全國性的價格聯動將變成慣例。
隨著發改委放開藥品定價,招標價格成為決定醫保報銷價格的關鍵。現已觀察到的三種“醫保支付價”模式為三明模式,紹興模式和重慶模式。
趨勢2:隨著改革深化,醫院通過二次議價將壓力向制藥企業轉移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城市數量增加,2016年已有約100家公立醫院參與試點。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目標包括醫保總額控制、藥占比從40%降低到30%、藥品零加成以及與廠家二次議價。
趨勢3:質量一致性評價和新版cGMP合規要求淘汰質量欠缺產品,同時給已過專利期的跨國企業原研藥帶來巨大價格壓力。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在準入、處方和接受度等方面將與跨國企業的原研藥平起平坐。建立仿制藥質量認證體系,有利于不斷提高仿制藥質量,提升仿制藥地位。
本土企業利用國際質量認證獲得準入優勢,特殊質量認證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在省級準入中將越來越重要。所有仿制藥需要完成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保證與原研藥質量相同。
隨著仿制藥質量的不斷提高,省級市場準入優勢顯現,外加醫保成本控制的壓力,醫生的處方習慣將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患者的購買傾向發生轉變。
趨勢4:政府采取措施推動分級診療系統,引導病人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
目標是截至2017年建成基層醫療驅動、結構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試點縣域醫院內就診率提高到90%。試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提供常見病、慢性病的治療和配藥。
相關標簽:超聲骨密度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