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國產醫療設備不是大熊貓 切莫一味保護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97 發布時間:2015/12/24 11:01:09 2015年12月12日-13日,由《中國醫療設備》雜志社、健康報、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醫學工程分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醫療工業發展大會暨醫療設備質量控制與管理論壇”在京召開。
大會以“匯聚智慧,整合資源,達成共識,合作發展”為主題,來自大學、科研機構、政府部門、醫院、醫療設備企業、金融企業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業界精英就行業政策環境與市場動向開展討論交流,共同探討醫療科技改革創新發展之路。會上,國家衛計委規劃與信息司、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相關領導還就“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產業規劃以及政府對醫療設備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等話題展開介紹和探討。
醫療設備市場規模8年增長5倍
健康報社總編輯周冰指出,從2007年~2014年,我國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由535億元增長到2556億元,8年間增長近5倍;但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仍存在平均規模小、分散程度高、附加產值低等弊端。改革我國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積極推動醫療器械領域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保護永遠出不了好產品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醫學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周丹表示,我國的醫療設備產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他同時強調,國產企業在產品功能開發和售后服務兩個環節仍需做出更多的努力。周丹表示,醫院并不是不愿意購買、使用國產醫療設備,但國產設備在產品質量、功能和售后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是有確實證據的。他建議,應加強對國產醫療設備發展的國家政策和輿論環境支持,但不應一味地實施產業保護,一味保護永遠出不了好產品,“應該讓國產設備像中國高鐵一樣盡快走向世界”。
創新,設計師和醫生還需多喝幾杯咖啡
在會上關于中國國產醫療設備的討論中,很多專家也指出,目前中國國產醫療設備在創新和可靠性上仍未得到國際認可。維怡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強和張強醫生集團董事長張強等都提到,在2014年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醫院及醫療設備展覽會MEDICA上,中國館和中國國產設備乏人問津,甚至在中國參展者在參觀其他國家的產品時都遭到了拒絕。一方面是中國設備在質量上確有不足,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的仿造能力太強了,今年給中國人看了,明年就出現在中國的展臺上。
這就是中國醫療工業的現實困境,中國制造給人的印象就是很便宜、很差,甚至連中國自己的醫院也都傾向于進口設備。王志強指出,中國的醫院對醫療設備太包容了,而國外絕不會有這種包容的態度。
醫療設備是不是實用只有醫生說了算,而中國的醫生和醫療設備的設計師之間缺乏交流,創新也無從說起。中國的醫生和醫療設備的設計師之間真應該多喝幾杯咖啡,聊聊各自的需求和問題,這才是創新的溫床。設計者避免閉門造車的空想,醫生也少了設備使用時的抱怨,中國的醫療工業也許還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此外,大會進行了“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的頒獎與演講、“第六屆中國優秀臨床醫學工程師頒獎典禮”、“第一屆中國優秀臨床醫學工程團隊頒獎典禮”、“第一屆中國優秀臨床醫學工程師(企業組)頒獎典禮”。
相關標簽:超聲骨密度儀價格
上一篇:醫改“最后一公里”仍有地方未落實
下一篇:醫改協調聯動性需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