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經顱多普勒】動脈狹窄的檢查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148 發布時間:2016/12/12 11:21:55 1、多普勒超聲
目前首選的無創性頸動脈檢查手段,廣泛應用于頸動脈硬化病變的篩查及隨訪。不僅可以顯示斑塊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狹窄部位和嚴重程度,還能進行血流動力學測定,并可對斑塊進行形態學評價。彩色多普勒超聲通過檢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正常IMT應小于1、0mm,IMT在1、0~1、2mm間為內膜增厚,大于1、2mm為斑塊形成。超聲下根據形態和回聲特點,斑塊可分為①低回聲脂質性軟斑;②中等回聲富含膠原組織的纖維性扁平斑塊;③強回聲伴聲影的鈣化性硬斑塊;④回聲強弱不等的潰瘍性混合型斑塊。其中,軟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屬于不穩定斑塊,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2、經顱多普勒超聲(TCD)
另一項無創檢查手段,可顯示顱內外動脈的狹窄部位、程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是否有側支循環開放等,經常與多普勒超聲聯合應用于頸動脈狹窄的診斷及術后評估。
3、CT血管造影(CTA)
對頸動脈狹窄的判斷準確性高于多普勒超聲,但對斑塊的形態學顯示欠佳,目前廣泛應用于狹窄的診斷,可作為術前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4、核磁血管造影(MRA)
可清晰顯示頸動脈及其分支的三維形態和結構,并重建顱內動脈影像,對狹窄程度較重的病變判斷敏感性高,但價格相對較高,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金屬假牙、起搏器或金屬假體等)者禁行此檢查。
5、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可詳細評價病變的部位、范圍、程度以及側支形成情況,但因屬有創操作、價格昂貴、風險較高,臨床上很少單純用于檢查。
相關標簽:經顱多普勒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