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當醫療遇上互聯網 醫生上門是營銷手段?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105 發布時間:2015/11/4 10:28:22
隨著網絡功能的不斷增強,不管是電腦還是移動手機,我們都可以借助這些平臺查詢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面對醫療問題,互聯網是不是真的能解決用戶的需求呢?借著“互聯網+”的春風,五花八門的移動醫療APP日益走紅,各大醫院的專家醫生似乎觸手可及,足不出戶,甚至還能“滴滴一下,醫生上門”。然而,花哨的形式過后,似乎依然無法擺脫違規風險與現實困境。
“不診斷,不開藥,輕問診能解決多大問題”
晚上八九點鐘,在醫院忙碌了一天的肛腸科主任醫師王晏美總要打開好大夫在線網站,翻看各地患者最新發來的咨詢帖。自從2008年3月在這里開通個人網站,他所幫助過的患者已經超過7900人,訪問量累計達到723萬。
“網上信息魚龍混雜,患者很容易被誤導,我覺得有必要借助一些平臺引導他們科學就醫。”作為中日友好醫院的專家,他每天收到的問題多達數十條。“平時工作很忙,回到家看著電腦眼睛都快睜不開了,要想每條都認真回,實在不太現實,只能像門診一樣,采取限量的辦法。即便這樣,也要花上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的時間。”
此前,國家衛計委曾明確表態,互聯網上涉及醫學診斷治療是不允許開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詢。而像好大夫在線等平臺也始終對這條政策“高壓線”格外敏感。在醫生每次回復的內容下方,都會自動附上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但這也讓王晏美很矛盾,“如果嚴格按照這樣的規定,平臺所能發揮的作用就會相當有限。有時候患者可能就是一些小問題,我過去也曾經推薦過常用的外用藥,或者開個中藥方子,現在都不行了。”
礙于種種限制,如今在他的回復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答案莫過于“來門診看看”,而處理隨之而來的加號申請,則成了他的一項日常工作。
“當掛號變成了叫車,有多少醫療資源浪費在路上”
在“互聯網+”的大潮下,醫療領域的新花樣層出不窮。10月18、19日,阿里健康、名醫主刀、滴滴出行三方合作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推出“滴滴醫生”。
圍觀“直接去醫院更省事”
@李小蘇1990:在網上咨詢醫生不靠譜,又看不到病患又做不了檢查,如果診斷不準確,影響患者的情緒,要不就是作出可能性分析后來一句:像你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到正規醫院做檢查以排除……綜上,直接去醫院更省事。
@黃漫88:發現很多人去醫院看病時不相信醫生,但是喜歡在網上咨詢醫生并信以為真……是因為不收掛號費嗎?
@一起到白頭LG:我沒事在網上咨詢了一家腎病醫院的醫生,最后她說要給我打電話聯系,因為我想試試他們到底像不像廣告上說的那么好,就同意了,今天打電話我試探著聊了會兒,最后我非常堅定他們是騙人的,有哪個正規大醫院的專家、教授會那么清閑,給不認識的人打電話談,要去他們的醫院看病,這跟醫托有什么區別。
@方醫生樂園:家長咨詢:2歲寶寶昨晚突然高燒,近40度,用了美林。今天還是有點熱,其他癥狀沒有什么。精神還可以,吃飯也可以。需要家長做些什么啊?答:發熱是寶寶急癥,在網上咨詢不能解決問題,需要醫生直接診查;網上只適合對養育問題的咨詢。
相關標簽:經顱多普勒多少錢
上一篇:分級診療在鞍山得已實現
下一篇:“百萬血壓篩查工程”在京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