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中醫藥未必比西藥差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128 發布時間:2015/10/12 10:34:12 青蒿素的發現給中醫藥許多有益啟示,讓人們重新對中藥價值再認識,對中醫方法再認識。
屠呦呦獲諾獎引發的“蝴蝶效應”,讓羅浮山景區也火了一把,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因為一位東晉時期在此隱居、煉丹的術士而勾連。因受東晉葛洪在《肘后備急方》所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之啟迪,屠呦呦改用乙醚提取,避免高溫提取破壞青蒿素的分子結構而喪失活性。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治療瘧疾特效藥青蒿素問世,挽救無數人的生命,堪稱功德無量。青蒿素的發現、提取、應用,得到了中醫藥典籍、民間醫生的啟迪,今天登上世界最高領獎臺,中醫應該感到欣慰才是。但是,諾獎委員會成員漢斯在面對記者“能不能說這是你們第一次頒獎給中醫”的提問時特別強調,“我們不是把本屆諾獎頒給了傳統醫學”,“我們是把獎項頒給受傳統醫學啟發而創造出新藥的研究者”,又給中國傳統醫學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事實正是這樣,青蒿素的發現,中醫藥只是當了一次“師爺”,而其整個過程,看不到中醫更多的影子,尤其是青蒿素的人工合成,更是嚴格按照現代科學范式進行。
那么,中醫就該難過嗎?那也未必。從中醫角度,青蒿素的發現,雖不是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辯證醫治等等中醫理論指導的結果,但也不能成為否認中醫理論的充分證據,這是許多“廢醫驗藥”者容易犯的邏輯錯誤;從中藥角度,青蒿素的發現打開了中藥研發、利用新視界,為中藥發展提供某些有益啟示。因此,總體上說,屠呦呦獲諾獎對中醫藥還是一個利好。
一是對中藥價值的再認識。青蒿素一夜成名,輿論出現兩個極端:夜郎自大與妄自菲薄,前者認為中醫藥是“尚未充分開發的寶庫”,后者認為歸功于中醫藥的經驗“不符合事實”。“過”與“不及”都不客觀,作為國人數千年實踐得出的“驗方”,中醫藥理論業已經成為跨哲學、心理學、病理學、藥物學等等的綜合學科,豈是一個“偽科學”概括得了?尤其是中藥,動植物、礦物等中藥,起作用的還是化學成分,這一點上與西藥殊途同歸。
本質沒有任何區別。關鍵在于,從中醫藥典籍中能否找到真正有用的藥物?這一點恐怕連宣稱“廢除中醫”者也否認不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也表示,“古老的中藥在今天仍然有益,傳統中還沉睡著尚未開發的、可能進一步改善人類健康的潛力”。
二是對中醫方法的再認識。中醫藥給了屠呦呦啟迪,反過來,屠呦呦獲諾獎也給中醫藥以啟迪。那就是,科學方法與現代工藝的重要性。科學方法方面,現代醫學體現嚴格的理性精神,一切建立在實證基礎之上,用數據、證據說話,這是中醫藥的短板。青蒿素的發現昭示,補齊理性精神的短板是中醫藥現代化必由之路。
現代工藝方面,利用傳統的中藥煎煮方法,青蒿無法治愈瘧疾,而改用有機化合物提取,效果判若云泥,再次彰顯方法對中醫藥的再造之功。即使某些中藥被證明對某些疾病有效,僅僅使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傳統方法有時難以將其功效發揮到最大。現代醫學工藝長處在于,提純藥物、保持活性、質量控制等,確保藥物的有效性與一致性,這也是中醫藥未來須重視的。
青蒿素的發現不能說是中醫藥的勝利,但至少給中醫藥許多有益啟示。
相關標簽:國產骨密度儀價格
下一篇:浙江:幾大類醫用耗材團購降價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