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骨密度儀廠家帶您一起看看「骨密度」的那些事兒~
作者:互聯網 瀏覽:233 發布時間:2018/9/14 9:31:27 人們常用骨骼清奇來形容一個人天賦異稟,不過對很多人而言,骨骼清奇還沒能實現,反倒一不小心就骨質疏松了!多數人認為只有老人才面臨骨質疏松問題,殊不知你的骨骼健康水平很有可能早已“余額不足”。今天,骨密度儀廠家科進帶您一起來看看「骨密度」的那些事兒~
一、「骨骼」健康摸底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調查顯示,全世界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松骨折。目前全世界50歲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約為1/3,男性約為1/5,預計未來30年內,骨質疏松將占到所有骨折病例一半以上。國人骨骼健康水平也令人堪憂,且有年輕化的趨勢。2015年《中國骨密度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半數50歲以上的居民存在骨量異常,且35歲后骨質疏松發病率從1%上升至11%。不僅如此,中國首個骨指數報告稱,中國人骨健康平均分未“及格”,超過三成國人骨骼指數不達標。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基礎看護學教授給出了一套計算公式,可利用自身的體重和年齡估算出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程度。具體算法:
(體重-年齡)×0.2
?結果小于-4,風險高;
?結果在-4~-1之間,屬于中度風險;
?結果大于-1,風險小。
舉例說明,某人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則他的風險程度為(45-70)×0.2=-5,說明患骨質疏松癥風險高。體重越輕的人,得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就越高。中年后,骨生長期結束,但人體血漿中的鈣離子與體液、骨骼中的鈣仍在不斷交換,容易使正常的鈣質交換出現負平衡。如果骨吸收與骨形成的動態平衡被破壞,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就會導致骨量減少、骨強度下降。骨骼彈性和韌性下降,脆性增加,容易骨折。到了老年期,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的骨質疏松癥,則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從中年開始,如果不及時解決骨骼問題,患者可能出現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嚴重時連翻身、起坐、行走都困難。到了晚年,最常見的就是全身疼痛、變矮駝背以及容易跌倒骨折,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盡管骨質疏松悄無聲息,發展緩慢,但還是要提早預防。
二、「骨密度」報告解讀
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去醫院做檢查通常是通過骨密度儀進行檢測,骨密度儀會根據病人測出的骨密度數據,自動算出T值和Z值數據。T值是將測出的骨密度(BMD)數據,與同性別、健康的年輕人的骨峰值數據庫作比較,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輕人的標準差(SD),T值是診斷骨質疏松癥最有意義的指標。Z值是將測出的骨密度數據與同性別、同齡人群的骨密度數據庫作比較得出的值。Z值主要應用于對兒童的骨質疏松癥診斷,對成年人可反映骨質疏松的嚴重程度。如何判斷骨密度測試結果:
解釋:T值在-2.5以下,并有脆性骨折(即從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非外力撞擊造成的骨折)為嚴重骨質疏松。對于絕經前的婦女和男性參考以上標準。骨密度報告單的測量部位中,腰椎1-4、股骨頸、大粗隆、全髖,這四個部位中有一個部位的骨密度T值<-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
注意:不同制造廠商生產的骨密度儀所測得的骨密度值是不可比的。即初診在哪臺儀器做骨密度測量,復診時還要在那臺儀器上做骨密度檢查。也就是說,當您第一次在哪家醫院做了骨密度檢查,第二次隨訪也應該在同一家醫院,這樣數據比較才有意義。
骨密度測量的隨訪時間
1.治療后的前兩年,每年追蹤一次。
2.穩定之后可以延長間隔,每兩年一次。
3.在骨快速丟失階段,如糖皮質激素治療時,可縮短隨訪間隔,治療后每6個月追蹤一次。
三、「骨質疏松」偏愛這些人
女性更易患骨質疏松癥
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男女比為3:7。主要是因為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在雌激素驟然減少的同時,也會加速骨量丟失,加重骨質疏松癥狀。
中老年為高發人群
我國部分省市的統計顯示,60歲以上的發病率約為60%,每年因骨質疏松癥并發骨折的發病率約10%,目前還在逐年增高。
有不良嗜好者
比如愛吸煙、酗酒者。
挑食者
吃飯總是挑三揀四,營養極度缺乏。
過度消瘦者
因疾病等各種原因,營養不良,瘦弱體虛。
維生素缺乏者
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缺乏各種維生素。
慢性肝病、慢性腎病患者
慢性肝病和慢性腎病患者,由于長期服藥和代謝不足,骨質疏松。
長期服藥人群
比如長期用激素或抗胃酸藥的人,糖皮質激素會促進蛋白質的分解,增加鈣、磷的排泄,抑制成骨細胞活性,引起骨質疏松。抗胃酸藥可影響鈣、維生素B12和雙膦酸鹽的吸收,以及破骨細胞的質子泵活性。
其他人群:如腫瘤患者
四、「骨頭」這樣養
健康飲食
骨骼中22%的成分是蛋白質,多吃點蛋類、奶類、核桃、肉皮等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鉀也是骨骼生長代謝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可從香蕉、橙子、李子等水果中補充。骨骼所需的維D90%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其余10%通過食物攝取,主要存在于深海魚、動物肝臟和瘦肉中。
適當運動
保證骨骼的健康,除了補,還應練。有關節問題的老人可每天進行適當的肌肉鍛煉,如騎車、游泳或散步。需要注意,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分多次運動。每天戶外鍛煉1~2次,每次1小時左右,以輕微出汗為宜。
曬太陽
曬太陽有利于體內維生素D合成,延緩骨質疏松的發展。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人體皮膚產生活性維生素D,促進鈣在人體中的吸收,起到強壯骨骼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春秋季每天堅持曬太陽20~30分鐘、夏季每天曬太陽5~10分鐘、冬季每天曬太陽30~60分鐘。
避免這些壞習慣:
背單肩包
背單肩包的時候,岡上肌被包帶壓著,時間長了肌肉會缺血,肩膀發酸,久而久之,使岡上肌受磨損,對肩關節不利。相較于單肩包來說,雙肩包比較好。
低頭玩手機
低頭使用手機時,頸椎承受著更重的頭部重量,同時頸肩過度緊張,腰椎負擔也加大了。低頭看手機不應超過15分鐘,最好保持手機與視線平齊,不要含胸駝背。
久坐不動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調查顯示,全世界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松骨折。目前全世界50歲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約為1/3,男性約為1/5,預計未來30年內,骨質疏松將占到所有骨折病例一半以上。國人骨骼健康水平也令人堪憂,且有年輕化的趨勢。2015年《中國骨密度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半數50歲以上的居民存在骨量異常,且35歲后骨質疏松發病率從1%上升至11%。不僅如此,中國首個骨指數報告稱,中國人骨健康平均分未“及格”,超過三成國人骨骼指數不達標。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基礎看護學教授給出了一套計算公式,可利用自身的體重和年齡估算出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程度。具體算法:
(體重-年齡)×0.2
?結果小于-4,風險高;
?結果在-4~-1之間,屬于中度風險;
?結果大于-1,風險小。
舉例說明,某人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則他的風險程度為(45-70)×0.2=-5,說明患骨質疏松癥風險高。體重越輕的人,得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就越高。中年后,骨生長期結束,但人體血漿中的鈣離子與體液、骨骼中的鈣仍在不斷交換,容易使正常的鈣質交換出現負平衡。如果骨吸收與骨形成的動態平衡被破壞,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就會導致骨量減少、骨強度下降。骨骼彈性和韌性下降,脆性增加,容易骨折。到了老年期,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的骨質疏松癥,則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從中年開始,如果不及時解決骨骼問題,患者可能出現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嚴重時連翻身、起坐、行走都困難。到了晚年,最常見的就是全身疼痛、變矮駝背以及容易跌倒骨折,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盡管骨質疏松悄無聲息,發展緩慢,但還是要提早預防。
二、「骨密度」報告解讀
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去醫院做檢查通常是通過骨密度儀進行檢測,骨密度儀會根據病人測出的骨密度數據,自動算出T值和Z值數據。T值是將測出的骨密度(BMD)數據,與同性別、健康的年輕人的骨峰值數據庫作比較,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輕人的標準差(SD),T值是診斷骨質疏松癥最有意義的指標。Z值是將測出的骨密度數據與同性別、同齡人群的骨密度數據庫作比較得出的值。Z值主要應用于對兒童的骨質疏松癥診斷,對成年人可反映骨質疏松的嚴重程度。如何判斷骨密度測試結果:
解釋:T值在-2.5以下,并有脆性骨折(即從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非外力撞擊造成的骨折)為嚴重骨質疏松。對于絕經前的婦女和男性參考以上標準。骨密度報告單的測量部位中,腰椎1-4、股骨頸、大粗隆、全髖,這四個部位中有一個部位的骨密度T值<-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
注意:不同制造廠商生產的骨密度儀所測得的骨密度值是不可比的。即初診在哪臺儀器做骨密度測量,復診時還要在那臺儀器上做骨密度檢查。也就是說,當您第一次在哪家醫院做了骨密度檢查,第二次隨訪也應該在同一家醫院,這樣數據比較才有意義。
骨密度測量的隨訪時間
1.治療后的前兩年,每年追蹤一次。
2.穩定之后可以延長間隔,每兩年一次。
3.在骨快速丟失階段,如糖皮質激素治療時,可縮短隨訪間隔,治療后每6個月追蹤一次。
三、「骨質疏松」偏愛這些人
女性更易患骨質疏松癥
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男女比為3:7。主要是因為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在雌激素驟然減少的同時,也會加速骨量丟失,加重骨質疏松癥狀。
中老年為高發人群
我國部分省市的統計顯示,60歲以上的發病率約為60%,每年因骨質疏松癥并發骨折的發病率約10%,目前還在逐年增高。
有不良嗜好者
比如愛吸煙、酗酒者。
挑食者
吃飯總是挑三揀四,營養極度缺乏。
過度消瘦者
因疾病等各種原因,營養不良,瘦弱體虛。
維生素缺乏者
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缺乏各種維生素。
慢性肝病、慢性腎病患者
慢性肝病和慢性腎病患者,由于長期服藥和代謝不足,骨質疏松。
長期服藥人群
比如長期用激素或抗胃酸藥的人,糖皮質激素會促進蛋白質的分解,增加鈣、磷的排泄,抑制成骨細胞活性,引起骨質疏松。抗胃酸藥可影響鈣、維生素B12和雙膦酸鹽的吸收,以及破骨細胞的質子泵活性。
其他人群:如腫瘤患者
四、「骨頭」這樣養
健康飲食
骨骼中22%的成分是蛋白質,多吃點蛋類、奶類、核桃、肉皮等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鉀也是骨骼生長代謝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可從香蕉、橙子、李子等水果中補充。骨骼所需的維D90%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其余10%通過食物攝取,主要存在于深海魚、動物肝臟和瘦肉中。
適當運動
保證骨骼的健康,除了補,還應練。有關節問題的老人可每天進行適當的肌肉鍛煉,如騎車、游泳或散步。需要注意,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分多次運動。每天戶外鍛煉1~2次,每次1小時左右,以輕微出汗為宜。
曬太陽
曬太陽有利于體內維生素D合成,延緩骨質疏松的發展。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人體皮膚產生活性維生素D,促進鈣在人體中的吸收,起到強壯骨骼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春秋季每天堅持曬太陽20~30分鐘、夏季每天曬太陽5~10分鐘、冬季每天曬太陽30~60分鐘。
避免這些壞習慣:
背單肩包
背單肩包的時候,岡上肌被包帶壓著,時間長了肌肉會缺血,肩膀發酸,久而久之,使岡上肌受磨損,對肩關節不利。相較于單肩包來說,雙肩包比較好。
低頭玩手機
低頭使用手機時,頸椎承受著更重的頭部重量,同時頸肩過度緊張,腰椎負擔也加大了。低頭看手機不應超過15分鐘,最好保持手機與視線平齊,不要含胸駝背。
久坐不動
建議大家不要久坐,尤其不要在松軟的沙發上久坐。如果腰有問題,坐著時,最舒服的角度是腰椎后仰120度~140度,必要時在腰后墊一個靠墊。
上一篇:【邀請函】2018第二十三屆西部成都醫療器械(秋季)展覽會
下一篇:科進經顱多普勒亮相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