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互聯網+戒煙”興起 戒煙APP卻不被看好?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85 發布時間:2016/5/18 13:45:03 今年5月31日是第29個“世界無煙日”,相比過去利用科普、勸誡及藥物來幫助人們戒煙,戒煙APP的介入為煙民解決“戒煙難”提供了一個新方向。記者采訪了解到,某款戒煙APP上線四年以來,已幫助20000名“煙民”成功戒煙。其開發者表示,目前考慮通過引入醫生群體增強軟件的權威性。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戒煙APP是一種偽需求,不看好其未來發展前景。
“互聯網+戒煙”興起
用意志克制煙癮、觀看“黑肺爛牙”等吸煙危害圖片、使用戒煙藥物輔助……這是大部分戒煙者常用的戒煙方法。不過,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互聯網+”概念的推廣,戒煙APP悄然興起。
記者以“戒煙”為關鍵詞通過“手機蘋果商店”搜索,出現了近百個相關APP。其中具有代表性的APP有“戒煙軍團”、“我的最后一根煙”、“藍白戒煙”及“戒煙大師”等。據了解,這些APP主要向戒煙者提供戒煙天數統計、節省煙錢統計、統計煙癮次數、戒煙交流群及戒煙BBS社區等。
“戒煙軍團”APP創始開發者之一陸靛青告訴記者,從2012年APP上線至今,200萬用戶中,戒煙超過136天(理論上擺脫煙癮的天數)的用戶已有兩萬人。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該APP已幫助用戶累積少吸煙1.8億根,節省資金達1.4億元。
“戒煙APP最大的痛點是戒除心理上的煙癮,因為戒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不能克服心理上的煙癮是非常容易復吸的。在我們看來,戒煙APP能放大用戶戒煙、控煙的成就感,同時通過戒煙群和BBS等交流形式,讓‘戒煙難’在交流中尋求安慰,所以總體而言還是不錯的。”陸靛青表示,戒煙APP的開發心理依據,借鑒了美國“嗜酒者互誡協會”,該互誡協會所有成員通過相互交流經驗、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勵等方式進行運作,并使200多萬人成功戒酒。
使用者:
戒煙APP像“心理學軟件”
網友“木飯”是某戒煙APP的使用者,他告訴記者,在使用APP前,他有過兩次戒煙失敗的經歷。為徹底戒煙,他開始嘗試使用戒煙APP來輔助。
“由于APP上面有打卡功能和顯示戒煙天數,這些對我在心理方面進行提醒,這些功能陪我熬過戒煙最難熬的第一個月。如今我已經戒煙140多天,比起前兩次,我發現現在吸煙的欲望少了很多。”“木飯”對記者表示,戒煙APP更像是一種“心理學軟件”,從增強個人對香煙認識、外部幫助及精神獎勵等方面,幫助人戒煙。
記者在多個戒煙APP中看到,戒煙群中網友之間的交流,基本以分享戒煙經驗和對煙癮來襲進行吐槽為主。網友可在APP中的BBS社區上實時發布自己的戒煙狀態,記者發現,有一位戒煙成功700多天的用戶發出記錄后,引來各個戒煙者的贊許和崇拜。
不過,對戒煙APP作用表示懷疑的人也不在少數,不少市民認為單靠打卡來記錄戒煙,對煙癮戒除作用有限。“煙民”黃先生在看完記者操作演示后表示,戒煙APP最大的不足是無法通過手機等硬件監測到戒煙者是否復吸,“就算我一邊吸煙,一邊打卡記錄,戒煙APP是不知道的”。另一位“煙民”馬先生則認為,利用APP“抱團”聊天戒煙,有可能會不斷向煙民作出“復吸提醒”,增加重新吸煙的概率。
發展阻力
1硬件延伸成本高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外除了以APP來輔助戒煙外,還將APP智能程序延伸到煙盒開閉及打火機是否點火上,從而減少用戶的吸煙頻率。另外外媒有消息稱,蘋果公司的iPhone7S可能會內置煙霧報警功能,從間接層面上讓用戶戒煙。
實際上,國內部分戒煙APP開發團隊也曾想過延伸至硬件上,但是很多硬件都因實用性或成本問題而陷入擱置狀態。
陸靛青就向記者坦言,此前他們曾聯系過部分硬件團隊,希望能夠做出智能打火機、智能煙灰缸及手環等進行硬件延伸,并且部分產品目前已經有了樣品。
“但很多產品的實用性不強,而且因為不能量產,價格很高,因此都擱置了。”陸靛青表示,基于目前這種情況,戒煙APP還是要先把軟件做好,“但有合適產品項目,肯定會參與”。
2 權威性有待加強
除了硬件延伸外,戒煙APP本身的“權威性”及“科普性”也有待加強。據記者觀察了解,大部分戒煙APP與“病友圈”(即醫生與患者通過APP或社交軟件建立起來的控病虛擬交流圈)的定位和功能十分相似。唯一不同之處在于,戒煙APP目前僅是用戶自己參與和交流,并沒有針對醫生群體開發相對應的戒煙管理APP,甚至部分APP內都沒有醫生參與其中。
陸靛青對此表示,將軟件推廣到醫生群體并獲得認可,是APP發展的計劃之一。他認為醫生的參與能讓煙民獲得更科學的指導和建議,減少戒除生理煙癮時的恐懼感,提高戒煙成功率,也增加軟件權威性。“但是純公益不能保證項目持續穩定進行,所以一直嘗試在商業與公益中尋求一個平衡點”。
3 盈利變現能力弱
“拋出概念”“吸引風投”是互聯網APP尤其是移動醫療當下的發展模式,戒煙APP理應是其中的“受益者”。但是記者查詢資料發現,雖然戒煙APP種類不少,而且發展時間也有3年多,但卻鮮見“風投”關注。
對此,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戒煙APP開發者告訴記者,其實在前年和去年投資“瘋狂期”時,確實有風投關注到戒煙APP領域,而且也找到他們上門進行洽談,但最終APP開發團隊還是中止了融資,原因在于“投資人期望太高,壓力太大”。
“我國目前戒煙市場規模和容量較小,在資本冷靜下來后,風投也開始重新評估這一領域日后‘變現’的價值。不得不承認的是,戒煙類APP盈利變現比較困難,現在主要靠APP內的網店出售戒煙的周邊產品產生盈利,而橫幅廣告和開屏廣告則是偶有客戶埋單,目前只能說是實現收支平衡。”上述負責人坦言。
而行業人士也對戒煙APP發展前景持保留態度。互聯網醫療創業孵化機構貝殼社負責人范志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用APP來輔助戒煙,實際上并不是“太有效”,而且與醫療之間的關聯性并不那么緊密。
“在我看來,戒煙是一種少數意志堅強的人才會參與的行為,而大部分煙民是有想法但偏偏不樂意去做,因此用‘APP來幫助煙民戒煙’實際上是一種偽需求,而且APP無法量化出抽煙到底與疾病之間有哪些必然關聯性,戒煙后對疾病控制的獲益程度。”
范志強強調,不是剛需、偽需求、和疾病無強聯系以及無法量化,是戒煙APP的弱點所在。對于其未來發展前景,范志強表示“不太看好”。
相關標簽:超聲骨密度儀價格
上一篇:兒童醫療服務要“增量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