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春節后醫院號販子又“上班”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61 發布時間:2016/2/16 9:48:34 春節剛過,剛剛遭重拳打擊的醫院號販子死灰復燃。昨天,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發現,號販子們準點“上班”了,而且明目張膽,不避保安。不少醫院的號販子甚至分工明確,有的在門口招攬“生意”,有的則組織人手在院內排隊,形成了販號“流水線”。
公開叫賣,不避保安
昨天一早,記者趕到位于團結湖的北京婦產醫院。剛到大門口,耳旁就不斷有人念叨“掛號,掛號”。記者和其中一個年輕男子搭上話,他毫不避諱自己的“行當”,對答如流。周圍幾個號販子也陸續找到了“顧客”,同樣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條件、討價還價,全然不把咫尺之外穿著制服的醫院保安放在眼里。而這位保安,面對周遭的號販子也像沒看見一樣,表情木然地站著。
“內分泌科最火,這周三的專家特需號一準給你掛上,你要自己掛,沒戲。”這位自稱“干了五年”的資深號販子,并不與記者對視,而是一邊說話一邊環視周邊潛在的“主顧”,并一個勁兒朝不遠處使眼色,不知何意。
問起價錢,這位號販子不假思索,“300塊,今天把醫??ńo我,周三你自己來取號、驗號,放心了再給錢。”說著,他麻利地掏出一張卡片遞給記者,上面印著“北京市婦產醫院醫師出診表”,從周一到周五,產科、婦科、特需三個科別出診的主任、副主任醫師一目了然。上面還印了行字“掛號請提前一天預約。”
“提前一天預約就成?你就準能掛上?”聽記者帶出懷疑的口氣,號販子不高興了:“咱是干啥的,有人兒進去都排上了。”他沖著門診大樓方向一努嘴,“沒瞧見我剛才一直打信號呢嘛……”記者這才明白他之前擠眉弄眼的含義。
說話間,又有幾位患者湊上來,號販子一樣是那套話,“業務”嫻熟。一對男女神色匆忙,和號販子簡單聊了幾句,就拿上卡片快步走向門診樓。記者跟上去攀談,這對年輕夫婦大倒苦水:“掛三樓的特需門診,天沒亮我們就來排隊了,結果特需的門剛開,沒進幾個人號就沒了,真不知道號都哪兒去了。”“專家特需號本身300塊,找號販子掛號另要300塊,號販子跟專家一個待遇。”那位丈夫無奈地調侃。
詢問另外幾位前來就醫的患者,遭遇與上面這對年輕夫妻相仿。一位等在診室外面的患者家屬向記者透露,專家日常門診接診的,都是她的“老病人”,她自己給病人加號,這才能看上。這類病人數量龐大,大夫已然忙不過來了,頭一次來的“新病人”根本甭想掛上號。而要想成為“老病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掛專家的特需門診。“號販子的特需號,就值錢在這兒了。”這位家屬壓低聲音告訴記者。
管與不管,大不同
讀者們肯定還記得,就在春節前,一則女患者怒斥號販子的視頻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引發眾多患者強烈共鳴。緊跟著,醫院、公安等相關部門打出“組合拳”:門診樓里多了監管人員,大門口多了頻頻巡查的便衣警察、責任落實的保安,一時間號販子銷聲匿跡,患者一片叫好。
而如今,僅僅相隔數天,故態復萌。原因何在?明擺著,松懈了。這樣治而復亂的情況已出現多次了,癥結就在于不能常抓不懈。
誠然,號販子的出現有著更深層的原因,徹底解決確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年前重拳治理的效果已經充分說明,管與不管大不相同。
這不同,不僅體現在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效果上,更反映在老百姓心里。是只管了眼下一時,還是管得長遠,患者心里有桿秤。
相關標簽:韓國骨密度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