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日行萬步竟也會骨質疏松,怎么辦?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117 發布時間:2017/1/6 11:46:03 一般人對于骨松癥普遍存在三種迷思:補鈣就好、勞動當運動、有運動就好。“233行動方式”教你打破錯誤認知。
一名任職于科技公司的粉領族,因工作關系,必須在工作場所中走動,每天少說超8000步,加上平常偶爾有吃鈣片,自認不會骨質疏松。有一次下樓時踩空,造成脛骨骨折,做了骨密度測量后發現骨密度竟然低于同年齡30%。
骨質疏松專家表示,一般人對于骨松癥普遍存在三種迷思:補鈣就好、勞動當運動、有運動就好。專家強調大家采取“233行動方式”的概念,打破錯誤認知。
迷思一:補鈣就好
專家指出,攝取鈣質并不是就好,重點在于攝取的「量」跟「效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最少要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而根據一項調查,19-64歲人群中,有98%的成人鈣質攝取不足,建議可以通過優質蛋白質(豆類、白肉)、青菜、牛奶、等食物取得鈣質。
補鈣效率,是指鈣質的吸收度。人體鈣質吸收并非百分之百,有高達6成的鈣質無法被人體吸收,主要原因包括體質、營養素缺乏協同作用(維生素礦物質之間需要彼此合作才能完成催化作用),以及與高油高鹽的不正確飲食習慣。
人體在吸收鈣質的過程中,需有維生素D3、鎂、鉀、磷、鋅等營養素一起作用,否則鈣質無法被人體吸收。而高油、高鹽的食物則會在體內與膽汁作用進行皂化反應,將鈣質包覆住,影響鈣質吸收。
迷思二:勞動當運動
當醫生問病人有否運動,都回答:工作上走路、上下班走路。但這些都是把勞動當成運動,就像任職科技公司的粉領族一樣,總認為在工作場所走動就算是運動。吳至行醫師強調,一般走路無法增加骨密度,唯有將速度維持在每小時5.4公里-6公里之間,才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大部份的人們并未達此標準。
迷思三、有運動就好
想預防骨質疏松,并不是有運動就好,還必須要考慮到「運動頻率」跟「運動型式」。很多人平常上班不運動,假日才集中火力,這樣的方式不但無助于預防骨松,還有可能讓肌肉、骨骼或關節受傷。還有些人只做單一運動,像是:只練太極拳、只做重量訓練、只有跑步等,結果練來練去,就只有使用到某些肌肉。這些都不是正確的運動方式,只可說是「窮忙」。